一、和谐文化的解析 中华民族能够在多变的历史风云和不停涌动的世界潮流中顽强生存,自强不息,中华文化千百年来能够始终居于世界优秀文化之林,与和谐观念和思想的大力提倡、推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和谐”是什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最为重要的思想命题与核心精神之一,其中寄予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们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切感知和深入思索,是我们智慧的祖先对于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深刻总结。儒家提倡“中和”,强调“礼之用,和为贵”,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道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提倡遵道以行,率理而动,因势利导,合乎自然,虚静处下,海涵宽容,从而建立起自然和谐的治国秩序。墨家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主张实现个体与社会的有序一体、道德与功利的和谐一致。法家主张对个人、社会、国家三者关系正确定位,在大一统的格局内,实现国家主导下的社会和谐。因此,应该说和谐是中华文化的本质属性。
二、咸阳文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咸阳文学现状 咸阳市地处中国版图之中心,地属农耕文化,自古就是京畿之地。正像著名文艺评论家阎纲先生说的那样:“14朝古都在这里存在共达1064年之久!这里有整齐雄奇的周代金文与‘雅言’;有气韵生动的秦篆;有朴拙传神的汉隶与‘秦语’;有‘咸阳原’即‘五陵原’(总面积约230平方公里,是埃及金字塔区域的168倍,密集埋葬着西汉9个皇帝及其陪葬墓,其中5个皇帝设过陵色即县治,形成历史上唯一密度最大的城市建筑群,堪称世界之最);有朴拙厚重的魏晋‘关西语’;有唐宋的‘关中语’;有明清的‘关中话’;有今天仍然活着的‘关中方言’,有威武雄壮、雄气逼人的秦临潼兵马俑;有咸阳原上的冢疙瘩;有几笔勾勒、几锺子浅雕即成生命的发动和力的威慑的汉茂陵霍去病墓石刻;有强勇无畏又通人性的昭陵六骏;有异彩纷呈、神气十足的唐代书法。如遒劲郁发、力透、端庄雄伟而富有气势的颜鲁公书;汪洋恣肆的唐律自不待言。作为中华文化基础之周礼、儒教、以及民风、遗风、早已深入民间肌肤,融入地处周、秦、汉、唐“礼仪之邦”京畿要地和心性气质。”咸阳在地理上“又与陕北相邻,属黄土高原文化圈,融入辽阔无垠的大西北北方草原文化圈,接受黄土坡文化和西域文化(包括伊斯兰文化和藏文化)的影响,众多的文化形态与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的历史紧密相连,热情奔放、悠远古朴、凝重神秘,庄严静穆、细腻抒情、古色古香而富人性诱惑,兼而有之,形成一种多元、广义的文化集合体。”咸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并有回、藏、满、白等少数民族共同聚居的地区,也是一个以黄土文化为主导,多种文化形态相通共融的地方。更重要的有着周、秦、汉、唐中国重要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深远影响。秦汉以来,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内容的中原农耕文化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尤其夏代古豳国的建立,成为周族部落的发祥地。在这种漫长的历史中,咸阳市北部几县也自然受到了草原文化的影响;元代以后,伊斯兰文化又逐渐地进入到了咸阳;明代洪武年间,一大批江南的知识分子被移民或流放来到了大西北,这里边也包括江苏的著名大文学家范仲淹的先辈,来到了咸阳市旬邑县的太慈村范家山居住。尤其是解放后一批大专院校的迁入和国有大型企业的建立,知识分子中南方各省人居多,江南人给咸阳带来了灵气。在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和谐观念深入人心,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和生长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都没有出现无法调和的矛盾和没有形成尖锐的冲突。相反,由于秉承着中华文化的和谐理念,咸阳的人民和谐相处,呈现出的是南北交融,刚柔相济,这里面既有北方之厚重,又渗透进了南方之灵秀的鲜明特色。这就如同咸阳这座千年古都建起的咸阳湖一样。这种独特的文化,无疑为以后咸阳社会和咸阳文化奠定了基本的精神底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共咸阳市委、咸阳市人民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狠抓机遇,奋力发展,使咸阳市完全步入了一个民族团结、政通人和、又好又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和谐文化对咸阳的事业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到了凝聚人心、营造欢乐祥和的社会氛围的作用。咸阳的文学创作事业在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市文化局、市作协的领导下,近年来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长篇小说有老作家峭石的《劣根》、沙石的《倾斜的黄土地》、费宏达的《女人们》等;程海的《热爱命运》出版后成为“陕军东征”的五大长篇小说之一;文兰的《命运峡谷》登上中国长篇小说排行榜第四名;王海的《天堂》出版后,还被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改编为六幕话剧《钟声远去》上演;石竹的《天命》以厚重而震动中国文坛,中国作协机关报《文艺报》为此发了评论专版;冯西海用一周时间写出了《股票》;张辉的《另类官员》曾多次再版;李春光的《黑松林,红松林》、杨焕亭的《岁月如歌》、刘宇文的《独牛村》、王三龙的《黑恋》、魏晓英的《与狼共舞》、辛建斌的《混沌与亢奋》、梁炜的《萍水人生》、雷国胜的《悲纱》、李文德和王芳闻的《安吴商妇》、王澍的《别问爱情》、姜兰芳的《婚殇》等创作的一大批长篇小说,程海的《我的夏娃》、高远的《平安夜再见》等中短篇小说,也在读者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纪实作品有魏军的《虫苑大师周尧》、邢小利的《东方新传奇》、吴树民的《一个囚犯的苦恋》、沙石的《帝都秦城的苦旅》和《人生的疑问号》、杨焕亭和雷国胜的《卧牛之谜》、张凭的《生命燃烧的岁月》、梁澄清和杨春轩的《今日袁家村》、韩梅村的《张俊彪论》、赵新贵的《共和国执法者风云录》、雨夜的《阳光灿烂》等;散文作品有李永强的《西部情缘》、梁澄清的《望眼欲莲》、敏卓的《困惑人生》、陈德宝的《故乡风景》、王彩芹的《秋雨如歌》、吴玉树的《平凡的往事》、王世琳的《老槐树的故事》、鲁曦的《心雨芳霏》、雨夜的《红色丝巾》、赵新贵的《翠屏湖边的遐想》、山岚的《男到中年忧虑多》、董学武的《老咸阳》、钟宪政的《尘封的记忆》、韩晓英的《襟袖微风》、张凭和王晓林的《张凭、王晓林散文选》、赵令武的《野花的开放》等;诗歌有峭石的《欢乐的梦》、李文德的《邓颖超》、刘书润的《望月集》、文建国的《文林阁抒怀》、韩晓长的《懋子诗词选》、鹤呜的《太阳·情人》、马林帆的《狂风吹我心》、刘鹏的《红鼓》、文子的《文子诗词》、董信义《诗意的阳光》、宁颖芳的〈红指甲〉、杨波海的〈生命情结〉、岳根育的《夜归雪莲山》等;作家系统出版的有四卷本《程海文集》、三卷本《马林帆诗文选》、三卷本《谈俊琪文选》、八卷本《赵新贵文集》,更令世人关注的是吴养民所著的《防线》,张英民主编的《咸阳大辞典》,梁澄清主编的《咸阳民间故事集成》丛书,王芳闻、张鸿杰、祝烨、王潇莎主编的《历代诗人咏咸阳》,赵新贵主编的《咸阳人物大辞典》和《咸阳人物》三卷本大型画册及《当代诗歌精选》,王永杰主编的《咸阳日报文学作品选》、文源主编的《礼泉优秀文学作品选》、周海峰主编《乾县优秀文学作品选》、敏卓主编的《旬邑人物春秋》、孙思云主编的《宗山人》、杨忠敏主编的《豳风流长》等,还有那些咸阳籍在外的著名作家和评论家,如李若冰、雷涛、阎纲、雷抒雁、白描、杨增光、胡树群、李星、李国平、李敬寅、张文彦、邢小利、耿翔等,他们都为咸阳的文学创作做出了卓越贡献。咸阳作家对土地的深情,对人类高贵而优美的价值情怀的坚守,对理想信念的诗意守望,都使辗转奔波于尘世当中的躁动的人们,感觉到了心灵的冲击和精神的清凉。显然,今天咸阳文学创作已经使处于文化中心地带,并且拥有足够文学话语权的人们大为惊讶。因为事实已经清楚地表明,在咸阳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不知不觉之间已经生机勃勃地集结了一支引人注目的专业作家与业余作家组成的文学军团。现在,文学已经成为咸阳的一个优秀领域,成为咸阳一个响亮品牌。“文学咸阳”的崛起,充分证明:在西部经济还未同东部发达的地区水平相同时,只要政策和措施得当,西部文化和文学创作同样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咸阳作家所出的作品都先后举办过多种规模与层次不同的研讨会,著名作家评论家陈忠实、贾平凹、雷涛、成志伟、周明、阎纲、雷抒雁、白描、何镇邦、金坚范、崔道怡、何西来、李炳银、雷达、李星、肖云儒、胡树群、段国超、房日昕、畅广元、韩梅村、李国平、常智奇、杨争光、李建军、邢小利等都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对咸阳文学界无疑是一种鼓舞和激励。在咸阳文坛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创作的范围也讲构建和谐,作家文兰过生日,大家送去了《文坛伯乐》的牌匾和鲜花;王海《老坟》在美国获奖后,文友们数十人设宴为他庆贺并给其佩带花环;高远中篇小说在青海获奖后,文友们打电话祝贺。咸阳文学创作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则是和谐文化的深刻影响。从其也可以看出,咸阳作家们的创作心态是平和的,他们写作时的心态也是虚静的,有了这个前提,也就有了他们在创作中看待生活和描写世界的超越性目光。 (二)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咸阳的文学创作可以说相当繁荣,甚至已经成为咸阳的一个优秀领域,可是为什么在陕西文坛和中国文坛名望大者却为数不多呢,纠其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三点: 组织力度馈乏 1、咸阳的文学创作虽然比较繁荣,但由于组织管理较为馈乏,所以作家们在创作方面显得各自为政。虽然文学创作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咸阳作为一个文学创作重镇,应在文学创作方面树立属于自己的一面旗帜,以便在陕西文坛及至全国文坛树立形象,扩大咸阳文学创作的实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作品发行方面力度不足,面较窄,缺乏组织引导,往往局限于某个小圈子,使得重多的优秀创作人才和优秀作品难以真正脱颖而出,难以走出咸阳,走出陕西,走向全国。 2、缺乏资金支持 人常说文学是富人的职业。咸阳文学创作在全省可以说名列前茅。涌现出了一大批文学创作中坚力量的作家,也涌现出了不少文学新人,可以说文学创作激情和文学创作氛围相当良好。有不少作家艺术家创作出了相当好的文学作品及文艺作品,可由于缺乏资金支持,好多作品也只能压在作家自己的箱底或是在咸阳这个小圈子传送,难以真正走出去,难以和博大的中国文学相沐浴。 三、建议及对策 1、加强组织管理。作协应在这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对咸阳作家群进行定位研究,根据不同的创作方向加心组织引导。逐步培养不同域的创作人才,以使其在自己得手的领域内创作出更为优秀的作品。以做到各尽其才,各享其用。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创作出好的作品,充分彰显咸阳文学创作集体优势,逐步树立咸阳文学创作品牌。 2、给予资金支持。政府应对好的作品或是好的文学项目给予资金支持。当然这得有统筹的组织安排。如真正好的作品可通过相应的程序进行申请专项资金,以保证作品顺利面世。另外可设立文学创作基金,对相关创作人和相关文学作品可进行基金扶持。 综上所述,咸阳的文学创作己进入了一个空前的繁荣时代,如果措施得力,加之组织引导得当,咸阳的文学创作一定会走向新的辉煌。而作家们也应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多读书,尤其是多读精品,在创作中也永远立足于咸阳,把别国别省别区的优秀文化“拿来”熔铸新机,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创作和谐,真正再现文学创作中“中国第一帝都”的气魄与魅力。
|